分布式電源(分布式發電)
根據GB/T 33593-2017定義,分布式電源指的是接入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位于用戶附近,在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就地消納為主的電源。包括太陽能、天然氣、生物質能、風能、水能、氫能、地熱能、海洋能、資源綜合利用發電(含煤礦瓦斯發電)和儲能等類型。
當前我國對分布式電源的界定和統計還處在不夠嚴謹的狀態。據初步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分布式電源裝機約為6000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約5000萬千瓦;分布式天然氣發電約為300萬千瓦,分散式風電約為400萬千瓦。在這里,一些符合條件的小水電未被納入,小型背壓式熱電也因爭議大暫未被作為分布式發電。而實際上站在虛擬電廠的角度,對分布式發電資源的界定在于調度關系,凡是調度關系不在現有公用系統的,或者可以從公用系統脫離的發電資源,都是可以納入虛擬發電的資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實際上所有自備電廠都是虛擬電廠潛在的資源,事實上在國際上這也是常用做法。
分布式燃機在國際上是分布式發電的主力軍,但在我國的發展因受氣源和電網兩頭壓制而舉步維艱,與2020年達到15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差距較大。據一些文獻資料,2025年我國分布式電源技術可開發潛力約16億千瓦。其中光伏、風電、天然氣發電和生物質發電占比分別為79.9%、15.5%、3.1%和1.5%;經濟可開發潛力約2億千瓦。
目前我國分布式發電發展較好的是
江蘇和廣東兩省。江蘇省截至2019年底,分布式光伏664萬千瓦,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已核準46個、發電裝機總容量122萬千瓦,其中區域式分布式能源項目11個、發電裝機總容量105萬千瓦,樓宇式分布式能源項目35個、發電裝機總容量17萬千瓦,但由于氣價、電價等相關因素,部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存在停建、建成停運狀況。
截至2019年底,南方電網經營區域內分布式能源總裝機容量約545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395萬千瓦,分散式風電裝機容量0.7萬千瓦,天然氣分布式發電裝機容量149萬千瓦,占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的6.2%,主要分布在廣東珠三角地區。
儲能
儲能是
電力能源行業中最具革命性的要素。儲能技術經濟特性的快速發展,突破了電能不可大規模經濟儲存的限制,也改變了行業控制優化機制。按照存儲形式的區別,儲能設備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機械儲能,如抽水蓄能、飛輪儲能等;二是化學儲能,如鉛酸電池、鈉硫電池等;三是電磁儲能,如超級電容、超導儲能等;四是相變儲能。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12月,全球已投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為809萬千瓦,我國171萬千瓦,初步形成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三足鼎立”新格局。
目前儲能發展較好的省份包括
河北、江蘇和廣東,也正好是幾個開展了虛擬電廠試點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