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回顧與展望

2020-12-16 08:21 來源: 中國環境戰略與政策 |作者: 李俊峰 李廣

未來中國能源轉型問題的思考與挑戰


展望未來,應如何看待中國能源轉型的中期目標(2035年)和長期目標(2050年)?面對這一問題,有兩個思考的維度:一是國內美麗中國建設的要求,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二是國際碳排放的要求,力爭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和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兩個維度都要求中國的能源要同時向清潔化和低碳化邁進,高比例發展非化石能源成為中國能源中長期發展必然的戰略選擇。與此同時,高比例的非化石能源也將會化解國家能源安全的諸多矛盾。

遵循這一路徑,中國已經設定了三個不同階段的能源轉型目標: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達到15%(仍有差距,但可以實現),天然氣消費占比不低于10%(2018年只有8%,仍有較大差距,實現難度較大),煤炭消費占比不高于60%(已經完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20%,二氧化碳排放力爭達峰,煤炭消費占比達到45%左右;到21世紀中葉,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50%,非化石能源發電比例達到80%,煤炭消費占比降至25%以下。

按照《巴黎協定》的目標,全球21世紀下半葉要實現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與大自然吸收的溫室氣體相平衡,即所謂的“碳中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全部締約方在2020年底,都需要向聯合國提交面向21世紀中葉的低排放發展戰略,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提出的選擇是與1990年相比溫室氣體減排80%~85%,或者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作為全球第一排放大國,中國如何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能源環境和氣候工作者需要提交的一份答卷,也是中國政府必須直面的一個重要問題,應對氣候變化可能成為倒逼中國能源轉型的重要推手。因此,中國的能源轉型僅僅是能源方面的努力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環境和氣候問題的“加持”。雖然中國能源、環境和氣候的協同治理面對諸多挑戰,就發展的角度而言,機遇大于挑戰。

(1)技術進步克服了歷史上能源轉型的逐步推高成本、加大環境污染的問題。歷史上第一次能源轉型是煤炭替代了傳統的生物質能,開啟了能源商品化的歷史,從能源零成本向能源低成本過渡。第二次能源轉型是油氣取代煤炭(全球不含中國煤炭占比不到15%,油氣占接近70%),推高了能源消費的成本增加了3~4倍。這一次能源轉型是非化石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目前來看,由于技術進步,非化石能源的開發成本遠遠低于化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因其成本已經大幅度下降,從而成為最廉價的能源。以光伏發電為例,2020年7月有兩個典型的發電項目,一個是在阿聯酋,一個是在西班牙,其上網價格分別是每千瓦時1.35美分和1.34美分,這兩個數值都不及燃煤發電燃料成本的1/2。總之,技術進步已經清除了能源轉型成本升高的障礙。

(2)技術進步使得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可以實現能源獨立,解決困擾每一個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能源安全是每一個國家的核心利益,實現能源獨立是大多數國家的夢想,包括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在內。1973年為了應對石油危機,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提出了讓美國能源獨立的夢想。時隔47年,美國能源的生產量通過技術進步已經超過了其消費量,同時大幅度改善了能源結構,其煤炭占比不足12%。2002年,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和國家能源安全,德國總理倡導了能源革命,以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2020年上半年,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已經從2002年的不到4%提高到42%,提高了10多倍。依靠技術進步,中國能不能實現能源獨立?由于資源因素的制約,依靠化石能源,特別是加大油氣的開發力度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希望在于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2019年我國各類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新增約2000萬千瓦時,折合6000多萬噸標煤。如果提高到3000億千瓦時,就相當于1億噸標煤。如果從“十四五”開始我們下決心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年均新增3000億千瓦時,堅持30年就是30億噸標煤的能源,加上現有的非化石能源,2035年左右中國就可以實現能源獨立,2060年中國也可以實現“碳中和”。同時,由于化石能源消費所產生的環境問題將迎刃而解。如果中國這樣的煤炭消費大國能源轉型都能成功,世界上還有什么樣的國家做不到?

(3)技術進步讓人類的發展可以告別資源依賴,走向技術依賴。從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轉型,是人類擺脫資源依賴的發展模式而走向技術依賴的一種嘗試。不論是煤炭、石油、天然氣還是核電,都是資源依賴型的能源系統,這種系統有多種限制性的因素,資源不可再生,越用越少。按照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稀缺的資源只能越來越昂貴,資源依賴型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而對于技術支撐的發展模式,由于技術的進步,技術不會退步,因而技術的成本只能單調下降,人類可以通過不斷的創新推動技術的進步,從而使得人類消費能源的成本不斷降低。并且技術支撐的能源系統是可以學習和模仿的,從而使得人類的能源關系變得簡單,從競爭、爭奪到學習、借鑒、合作,也許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從能源做起。

國內外的經驗都證明,能源、環境和氣候可以協同治理、相互推進。建議國家在吸收國際先進經驗的同時,總結珠江三角洲地區能源結構優化與環境治理的低碳發展經驗,擴大協同治理的理念和范圍,努力控制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對煤炭和石油消費進行總量管理,取得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減少環境污染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多重效益。希望從“十四五”開始我國的能源、環境和氣候可以走向協同治理,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以及未來我國實現“碳中和”,尤其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做出制度性安排。這樣做不僅符合全中國人民的核心利益,也有助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