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碳交易市場試點的效果如何?市場運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梅德文:
北京市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自2013年11月28日開市以來,已平穩運行七年有余,截至2020年底,北京碳
市場各類產品累計成交近6800萬噸,成交額突破19.4億元,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均價始終在50-70元/噸,整體呈逐年上升趨勢。與其他國內區域
碳市場相比,北京碳市場的碳價較高、趨勢性波動較小,這有利于激勵企業重視
節能減排工作,形成穩定的減排預期。
北京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數量多、范圍廣。運行初期,北京碳市場主要將熱力生產和供應、火力發電、
水泥制造、
石化生產、其他工業以及服務業等行業中固定設施年直接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萬噸(含)以上的單位納入管控。自2016年起,北京市重點排放單位的覆蓋范圍調整為本市行政區域內固定設施和移動設施年二氧化碳直接與間接排放總量5千噸(含)以上,且在中國境內注冊的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及其他單位,覆蓋的重點控排單位數量從初期的400余家增加至900余家。2020年起,進一步將民用
航空運輸業航空器的碳排放納入北京市碳
排放權交易報告范圍,為未來納入履約范圍做好了準備。從參與單位性質來看,中央在京單位比例接近30%,外資及合資企業約占20%左右,包括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截至2020年底,參與北京碳市場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和投資機構已逾千家。
從運
行情況來看,北京碳市場在配額分配,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市場交易,能力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在碳排放配額分配和穩定碳價格方面,北京碳市場配額分配從嚴從緊有利于創造良好的市場供需關系;通過市場公開操作管理辦法建立碳排放配額價格預期有利于增強各類參與主體對碳市場的信心,從而為穩定北京碳市場價格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等。
談接軌:與國際市場、金融市場接軌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