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北京一家公司的碳交易總監認為,碳市場推開后,CCER可能會與其并行一段時間,長遠看是要并入的。CCER的抵消比例,根據《管理辦法》提出的5%計算是2億噸碳量(按全國100億噸,其中
李石波認為,“CCER目前還有一些吸引力的,按照市場的碳價標準,CCER便宜將近一半,但是它的容量有限。如果按5%比例算,大概是2億噸,如果按10%比例算差不多4億噸。CCER的指標主要在大的央企國企手中,尤其是新能源電力企業,目前一些電力公司的新能源比例已經占到50%以上了,所以碳市場打開后,CCER主要可能還是在這些大企業內部消化?!?/div>
除卻重啟CCER自愿減排交易、發布新版管理辦法外,劉焰真認為也需要在未來五年內盡快推動
水泥、電解鋁、
鋼鐵、
航空等其他行業納入碳市場,此外還應構建和完善碳市場的金融屬性,引入
碳金融衍生品交易機制,最大化發揮碳價格的激勵約束作用。
按照生態環境部此前的表態,碳市場擴容的原則是“成熟一個行業,納入一個行業”,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完成這項工作需要一定時間。
此前,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已向中鋼協發出《關于委托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開展鋼鐵行業碳
排放權交易相關工作的函》,委托中鋼協開展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相關工作。主要包括:鋼鐵行業
碳配額分配方案制定和更新;鋼鐵行業全國碳市場支撐系統測試相關工作等。
7月1日,中鋼協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說,生態環境部正在委托我們配合做行業碳交易的準備工作,這需要時間,目前還沒有準確數據。鋼鐵行業的碳排放沒有電力行業那么大,不少人估計在12%—16%之間(按全國100億噸排放計算,全行業碳排放12-16億噸之間),但這一數據也是不準的。盡管鋼鐵行業涉及的企業數量沒有電力行業那么多,但是鋼鐵行業的流程比較長,涉及的排放和技術環節也比較多,總體比較復雜,不像燃煤電廠那么簡單。所以需要先摸清家底基數,再看配額怎么分,這項工作需要時間。但生態環境部對工作的推進是比較急切的。
上述人士還表示,現在看,鋼鐵企業對納入碳市場的壓力普遍較大?!半m然前幾年行業整體超低排放推進力度比較大,也比較有成效,但還是壓力不小。這個壓力主要體現在企業的環保和流程改造上,這需要巨大的技術投入,是很大一筆成本。目前,很多鋼廠連碳排放的路線圖都沒有,所以做起來壓力不小。此外,雖然可能剛開始推的時候,碳價不一定會很高,但未來配額肯定是逐年減少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