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中和的經濟影響與實現路徑

2021-9-6 12:58 來源: 金融時報 |作者: 彭文生 謝超

碳中和之路=碳定價+技術進步+社會治理


  目前清潔能源成本高于化石能源,經濟主體由化石能源轉為選擇清潔能源的動力不足。推動碳中和就要降低綠色溢價,主要路徑有三個。

  一是通過碳交易、碳稅形成碳價格,提高化石能源成本。與碳的社會成本估算不同,通過碳稅、碳交易確定碳的價格,目的是在操作層面讓化石能源的成本高于清潔能源。

  二是加快技術進步,降低清潔能源成本。清潔能源儲量大,中國的石油儲量86億吉焦,風能儲量2919億吉焦,太陽能796800億吉焦。更直觀地看,整個地球的全人類一年所用的能量總和,相當于太陽照射地球2分鐘的能量。太陽能具有巨大潛力,關鍵在于是否具備低成本使用太陽能的技術手段。

  三是加強社會治理,實現生活理念的轉變。很多時候是生活習慣、文化理念、社會價值觀決定消費行為、影響經濟活動。建立碳中和中長期長效機制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從社會治理的角度入手,倡導節能節約的個人生活習慣、城市的規劃、基礎設施的設計以及進行綠色標準的制定、監管等。

  碳定價、技術進步、社會治理三個工具之間并非完全割裂,而是高度相關。比如,技術進步和改進生產工藝離不開財政補貼等公共政策的支持;碳稅、碳市場拍賣則是這些資金的重要來源;碳定價本身就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社會治理中的宣傳型政策有助于提高全民碳中和意識,有助于降低碳定價政策在推行過程中的摩擦成本。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