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稱,美國是此輪能源危機的最大贏家,您怎么看?
趙宏圖:俄烏沖突中,美國隔岸觀火,為遏制俄羅斯不惜“把烏克蘭當棋盤、把歐洲當桌子”,自己從中大賺一筆。這次事件可以說是“美國扛旗,盟友出力,歐洲買單”,堪稱“一石三鳥”——既遏制了俄羅斯,又打擊了歐盟,自身則收割了經濟利益。
美國在歐洲的能源與地緣利益交織,既希望維持國際能源
市場穩定以避免通脹加劇,也希望利用當前時機拓展歐洲天然氣市場,又不放棄戰略上對俄羅斯的遏制。美國覬覦歐洲能源市場由來已久,特別在天然氣方面,插手歐俄能源合作,俄烏沖突爆發前就一直竭力阻撓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目的之一就是與俄羅斯爭奪歐洲天然氣市場。
美國在戰略上“坑”盟友沒商量,歐洲深受其害:在戰略和能源上,對美國依賴加重;對外制裁,“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能源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內部分歧加重,國民經濟承受昂貴代價,包括能源價格飆升、民眾抗議、經濟受創、被反制風險增大等等。國際能源署也表示這會扼殺能源供應,給歐洲帶來“數月甚至數年的痛苦”。
能源安全從兩次石油危機起備受重視,能源短缺和價格上漲將拖累世界經濟復蘇、擾亂供應鏈并增大通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