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市場的交易主體及交易產品較為單一,尚缺乏明確的市場穩定機制
目前全國碳
市場的交易主體及交易品種僅以履約機構和
碳排放配額為主,這可能是造成中國
碳市場在第一個履約周期中活躍度較低,多數交易集中在履約截止期附近的原因之一。
此外,全國碳市場在市場穩定機制方面尚無詳細
政策規則,對可能出現的碳價波動等市場風險缺乏常規化預防手段。
從政策來看,全國碳市場將在未來適時豐富市場主體及交易品種,建立健全市場穩定機制。適當豐富市場主體及交易品種將有助于增加市場交易的活躍度,維持合理的碳價水平和
減排激勵。
在市場穩定機制細則方面,可以參考國際碳市場在
碳配額儲備、碳價限制等方面的經驗,逐漸建立能夠有效預防碳價波動風險,維持市場穩定運行的常規化市場穩定機制。
本文作者:亞洲清潔空氣中心高級環境研究員 衷楠
參考文獻:
[1]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 (ICAP). (2022). Emission Trading Worldwide: Status Report 2022. Berlin: 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
[2]Liu, L. , Sun, X. , Chen, C. , & Zhao, E. . (2016). How will auctioning impact on the carbon emission abatement cost of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ector in china?. Applied Energy, 168, 594-609.
[3]陳驍, & 張明. (2022). 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國際經驗,中國特色與政策建議. 上海金融(9), 12.
[4]張希良, 張達, & 余潤心. (2021). 中國特色全國碳市場設計理論與實踐. 管理世界, 37(8),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