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境監測范圍擴大和要求提高,一些業務按
市場化運作成為必然選擇。社會環境監測機構應運而生,在江浙等省份蓬勃發展,并逐步向中西部延伸。但有調查顯示,在一些省市的很多檢測公司,雖然承擔環境監測業務的能力較強。但普遍開工不足,尋找檢測市場的壓力較大。市場在不斷擴大,環境監測業務市場化應從何突破?
凌晨與環保部門一起夜查采樣,早上環保部門一上班,
第三方檢測機構就送達分析數據。短短幾小時內,工作“一氣呵成”,數據準確、及時。這是
浙江省從2013年探索監測市場化后,環境監測工作的成果。
由于效果良好,環境保護部在今年出臺《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前,曾專門派人到浙江進行調研。浙江實行監測市場化以來,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有哪些
問題急需解決,對行業發展有哪些建議?記者日前進行了深入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