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我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有哪些亮點與特色?

2015-12-4 09:31 來源: 中國環境新聞 |作者: 王金南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主要內容和特點


《方案》主要規定了適用范圍、試點原則、損害賠償范圍、賠償權利人和賠償義務人、賠償程序、賠償責任承擔方式,和相應的技術、資金管理等問題。《方案》是國家層面首次以制度化的方式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進行的較系統和完善的規定,并且具有諸多亮點與特色。

具體來說:

1、規定了賠償范圍,體現生態環境利益損失

明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是構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基點。《方案》僅適用于生態環境本身損害的賠償,污染導致的人身、財產損害的賠償直接適用民事法律,不在《方案》適用范圍之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包括必要合理的污染清除費用、環境修復費用、環境修復期間服務功能的損失以及生態環境功能的永久性損害四個主要方面。調查評估費用和有關公共服務費也應由賠償義務人承擔。

生態環境的損害具有特殊性,其補救主要是通過采取生態環境損害清理與修復措施將生態環境恢復到損害發生之前。因此,生態環境的恢復是損害補救的核心目的,賠償只是保障恢復的手段。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也主要取決于相應清理與修復措施的費用。

2、規定了賠償義務人,明確免責情形

《方案》限于追究違法違規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單位和個人,黨委和政府有關負責人因決策失誤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不適用本《方案》。此外,《方案》主要適用于有明確責任主體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追究。對于歷史遺留的生態環境損害問題,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探索,不做硬性要求。因此,《方案》規定違法排污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主要責任主體。

除一般責任主體外,《方案》規定了試點地方可以根據需要擴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義務人范圍。這是因為,在實際的案例中,未盡到注意義務的管理人和實際占有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濫用公司法人資格的股東、明知環境違法仍向責任者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等都有可能是對生態環境損害結果有“責任”的主體。但是,如果不加考量地適用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中,可能導致單純管理行為或投資行為也被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引發有失公平的后果。因此,試點地方可以探索這些主體承擔責任的歸責原則、構成要件、抗辯事由等,進而提出相關立法建議。

3、規定了賠償權利人,授予試點地方省級人民政府損害索賠權

針對目前生態環境損害主要由環保組織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進行救濟,政府救濟生態環境損害權責缺失的現狀,《方案》根據《環境保護法》關于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環境質量負責的規定,明確賦予地方人民政府保護公共環境利益的職責,在生態環境損害發生后通過與責任者進行磋商,及時開展生態環境損害修復工作,并在磋商不成的情況下及時提起訴訟。在具體實踐中,試點地方省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環境事件的具體情況,決定由相關部門或機構負責啟動磋商或訴訟等賠償的具體工作。
這種規定的理論基礎在于,生態環境為全民所有,政府代表全民對其進行管理與保護。因此,當生態環境受到侵害時,政府有義務為保護公共環境利益不受損害進行索賠。從公共環境利益保護的角度強化了政府及其部門的履責意識。

4、規定了賠償的磋商程序,創設救濟損害的新途徑

《方案》在現有的環境民事訴訟之外,創設“磋商”這種生態環境損害救濟的新途徑。根據《方案》,賠償權利人在知悉生態環境損害發生后,應當通過調查、評估等方式確定生態環境損害已經發生且達到需要賠償的程度,同時,確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義務人。在具有明確賠償義務人的情況下,啟動與賠償義務人的磋商程序。磋商的主要內容包括調查評估內容以及修復啟動時間期限的確定。賠償責任的承擔方式優先采用修復方式,在修復不能的情況下適用金錢賠償責任。磋商過程中的關鍵信息應當向社會公開,邀請專家和公眾參與。

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訴訟程序之前設計前置的磋商程序,有利于通過責任者、公眾與政府的平等對話,實現公共環境利益保護的平等參與。磋商雖有政府參與,但并非行政法律關系而是民事性質的關系,因為在磋商的法律關系中,賠償權利人不再是命令式治理生態環境損害,而是作為生態環境的代表者參與生態環境損害修復方案的確定。這種方式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也是歐美發達國家針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問題普遍采用的一種做法。

5、規定了賠償訴訟程序,拓展已有的損害救濟途徑

《方案》賦予賠償權利人直接或在磋商不成情況下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權利,是對現行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有益補充。提出了賠償權利人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以及鼓勵環保組織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要求,設計了針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特點的證據保全、先予執行、執行監督及分期執行等制度。

賠償權利人進行磋商和訴訟中應當注意與其日常行政管理的關系,罰款、責令停產停業等是政府相關部門對違法企事業單位的行政處罰方式。生態環境損害民事賠償與行政處罰屬于不同的法律關系,并行不悖。

6、規定了試點工作配套措施,保障制度順利推進

《方案》明確了生態環境損害的技術和公眾參與等保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順利開展的相關措施。

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過程中,需要以環境損害評估作為技術支撐保障生態環境損害調查、評估與修復方案制定等事實認定工作的順利開展。為保障評估活動的科學合理、客觀中立,《方案》對生態環境損害評估機構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并對評估活動進行規范化管理。

為有效監督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與賠償中損害調查、評估、修復方案制定,行政磋商合意過程,以及修復措施與賠償金執行等工作的開展,《方案》強化了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的要求。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