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一直以來都是
化工企業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十二五”期間國家對于VOCs防治工作愈發重視,先后出臺系列
政策。進入“十三五”,有關VOCs排放的行業標準在陸續出臺和制訂中。隨著化工企業入園進程不斷加快,化工園區是否會成為VOCs治理的主陣地?目前國內化工園區在推進VOCs治理工作中主要采用什么方式?擁有哪些經驗?中國化工報記者春節前后對此進行了采訪。
政策頻出VOCs治理或將園區化
業內人士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相關政策出臺和實施,可以預見在今后一段時間內,VOCs的污染控制工作將成為眾多化工企業的重點工作之一。
在化工企業中,VOCs多為無組織排放,行業存在潛在泄漏隱患的點位多達幾十萬個。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對化工企業的VOCs排放進行歸類解析后,建立了適用于所有化工企業的“十一大類污染源的歸類解析”理論,其中燃燒煙氣、生產過程的工藝廢氣、非正常工況的火炬燃燒煙氣等為有組織排放,而在機泵、閥門、法蘭等設備的動靜密封、開口管線,原料、半產品、產品的儲存、調和過程,以及產品裝卸、廢水儲存、處理等過程中,所產生的VOCs為無組織排放。
圖為2016春節后湖北興發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對園區內生產裝置焊接、鏈接點等進行VOCs泄漏檢查。 (蔡亮 攝)
隨著國內環保工作的不斷推進,國家對VOCs的治理日益重視,自2013年來相關政策頻出,VOCs治理已正式納入法律監管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