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投資原則可助力國際資本綠色化
目前來看, 許多“一帶一路”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的低收入國家,由于本地的資本
市場不發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資本為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支持資金。因此,“綠色國際資本”成為推動這些國家綠色投資和綠色發展的重中之重。
為推動國際金融機構和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綠色投資,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金委)與倫敦金融城牽頭多家機構,于2018年11月起草并發布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呼吁全球投資機構在“一帶一路”的投資要強化環境友好、低碳和氣候韌性等特征。這組原則從戰略、運營和創新等層面提出了七條要求,包括公司治理、戰略制定、項目管理、對外溝通及綠色金融工具運用等,供參與“一帶一路”投資的全球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自愿基礎上采納和實施。
綠色投資原則自發布以來,得到全球金融界的熱烈響應。截至2019年6月,已有全球29家大型金融機構簽署了該原則,其中包括參與“一帶一路”投資的主要中資金融機構以及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盧森堡、日本、
香港、新加坡、阿聯酋、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蒙古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型銀行、基金和金融服務機構。在2019年4月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
論壇上,該綠色投資原則被列入成果清單,彰顯了我國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的堅定決心。
為更好推動全球金融機構簽署并落實,綠色投資原則設立了秘書處,通過開發實施工具、手冊和案例,提供綠色投資能力建設服務,報告原則的相關實施和進展情況,組織研討以下領域的綠色投資最佳實踐:
※ 環境與氣候風險評估,即在現有方法論的基礎上開發易于使用的評估工具(如
碳排放計算器),用于評估對氣候和環境產生顯著影響的新項目(如能源、
交通等)及相關風險。
※ 環境與氣候信息披露,包括總結信息披露方面的良好實踐,為簽署機構披露項目的相關信息提供指導。
※ 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即組織研究如何以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彌合融資缺口,動員更多私人資本進入“一帶一路”綠色項目。
※ 綠色供應鏈管理,包括召集綠色供應鏈管理領域具有先進經驗的機構和專家,總結最佳實踐,從而為簽署機構提供參考。
此外,秘書處還將牽頭組建“一帶一路”綠色項目庫,為金融機構(資金提供方)和項目業主(資金需求方)提供信息對接服務,提高“一帶一路”投資的透明度。
“一帶一路”綠色投資急需綠色金融能力建設近年來,隨著綠色金融在中國、英國、歐洲等部分國家和地區快速發展以及在國際社會的主流化,尤其是通過綠色債券、綠色ABS、綠色ETF等創新金融產品有效動員私人資本開展綠色投資,取得了顯著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也十分希望通過發展綠色金融,動員國內外私人資本參與當地綠色投資。但不少“一帶一路”國家普遍存在能力不足的
問題,如相當多政府官員和金融從業人員不了解綠色金融的基本概念,不熟悉綠色金融
政策框架的關鍵要素,如綠色標準、信息披露、激勵機制和產品體系等,急需外界的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服務。
在此背景下,清華大學綠色金融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國際金融公司、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于2018年5月共同發起綠色金融全球領導力項目(Global Green Finance Leadership Program,GFLP),向發展中國家傳播綠色和可持續投資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搭建知識共享和能力建設平臺。截至2019年6月,GFLP已舉辦三場能力建設活動,有來自54個國家的450多位代表參加,包括央行、財政部、金融監管當局、環保部門等監管部門和政府官員,以及商業銀行、研究機構、綠色企業等行業從業人員。總體來看,GFLP項目受到參與者的廣泛好評,同時衍生出更多針對綠色金融政策制定和標準體系建設的能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