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綠色復蘇
問:中國的綠色復蘇,您怎么看?樂觀嗎?
答:綠色復蘇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因為只有綠色才能夠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高質量發展,綠色也是實現“六穩六保”最為有效的路徑和手段。當下有一個非常大的錯誤認知,認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污染控制等等都是屬于只花錢沒有任何收益的,這是不對的!
比如我們開展污染攻堅戰進行污水處理,污水處理廠的投資,管網的投資,它是需要能源密集型產品的,比如對
鋼鐵、
水泥的需求,還可以拉動相關行業的就業。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管理都需要就業吧?水處理好了,會減少很多損失,包括減少健康損失。我們創造財富是為了更好更高品質的生活,需要有更高品質產品的供給,藍天白云綠水青山不就是屬于更高品質的生態產品嗎!
再比如搞可再生能源設備的生產,還有
運輸、安裝等等,總之提供的能源服務跟煤炭沒區別,有大量的就業,又有經濟增長,這種增長又沒有任何污染,沒有任何破壞,還滿足提升民生福祉的需求,這不就保了就業了嗎?
我們能看到社會的基本服務、公共服務一直是處于低水平的運行狀態,對這一點的我覺得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這也是就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比如學校教育,我記得1980年代我到英國劍橋留學,我的小孩也跟著過去了,她在那上學是免費的、看病也是免費的,未滿16周歲的小孩,盡管是外國留學生的孩子,每天也享有一英鎊的生活補貼的福利。你看我們現在的孩子上個幼兒園、上個學多難啊?我們現在是高質量發展,那就必須去滿足老百姓民生福祉的需要,比如學校里可以提高師生比嗎!既可以拉動就業,提高教育質量,又可以解決父母的后顧之憂。
公共服務是勞動就業的一個新增長點,可以創造就業崗位,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升,擴大服務產品的
市場規模。我們對經濟增長不要機械地理解為投資建個廠,生產東西,賣東西,然后計算創造出多少利潤,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你看中國每年的手機產量是20億臺,全球75億人,哪需要那么多手機?市場飽和后,沒有那么多需求啊,也是對資源的浪費。
我們現在老說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考慮老百姓真正的需要,要聽老百姓的聲音,比如普通老百姓、留守
兒童、空巢老人,考慮弱勢群體的需求,把社會弱勢群體的短板補起來,才是真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能夠做到的,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做到,那是我們的恥辱。我們要關照人民的疾苦和回應人民的呼聲。
關于知識分子的責任
問:回顧您的職業生涯,您為什么會一直保持對工作的熱情?
答:我覺得首先是良知。我的角色是一個知識分子,是一個職業的科研人員。知識分子必須要有良知,至少不去同流合污、不去胡說八道,這是起碼的良知。不能人云亦云,昧著良心,閉著眼睛唱贊歌,對老百姓、對社會的
問題一點認知都沒有,這個不叫知識分子。
但很遺憾現在很多人缺少良知。復旦大學有個教授說,我們每月兩千人民幣,比美國每月三千美元生活還好。那我們還要進入高收入水平,不就沒有必要了嗎?這純粹是胡說八道,妄自尊大。知識分子,有話語權,也要取信于民,服務于民,與人們同呼吸、共命運、同甘苦,而不是嘩眾取寵,更不能顛倒黑白!閉著眼唱贊歌,低級紅高級黑,讓人們對知識分子失信!知識分子的良知太重要了,沒有良知就沒有尊嚴可言,沒有人格可言,而人格尊嚴是屬于知識分子最寶貴的東西。
第二,是一種責任擔當。我們的工資都是拿納稅人的錢,這個錢是老百姓給的,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分錢兩分錢交的稅來養活了我們。有人說是是屬于財政的錢,財政錢從哪來啊?還不是老百姓一分一分交上來的稅嘛!有人說是國企的錢。國企的利潤,難道不是中國老百姓提供的?用納稅人交上來的錢,享受一份體面的工作,那你就得為老百姓服務。
公共知識分子就是要為老百姓服務,就應該為老百姓著想,老百姓的福祉就是我們的責任,他們現在有什么樣的問題,我們就要客觀準確地去反映,就得去找相應的解決方案,能夠對社會弱勢群體有所幫助,對社會整體福利水平提高有所幫助,對社會進步有所幫助,我覺得這是知識分子的一種責任擔當。
第三,也是使命的需要。我生長在湖北江漢平原西端的農村,我們這一代人是從艱苦的年代走過來的,那時候確實吃不飽肚子。我是1975年高中畢業后當兵了才吃飽肚子。但是盡管吃不飽肚子,感覺還是要為社會有所貢獻。當時就有一種天然的使命感——讓社會進步的更快、更加公正,第三世界的發展能夠更快更充分。
后來我到發達國家去學習,感覺那里雖然沒有共產主義,不是共產黨執政,許多方面做的比我們還好,我們應該做的比他們更好啊!我記得留學時收到父親的家信,每封信的結尾他都會叮囑:“早點學成歸來,報效祖國!”我們應該有這樣的使命擔當,那就得更加努力、更加勤奮地工作,為社會進步能夠做出自己微薄的努力。現在盡管用句流行說我們已經屬于前浪,已經在沙灘上了。但是不管怎么樣,我們作為前浪能夠把沙灘變得更加平整點兒,讓后浪也能夠沖擊得更加兇猛一點兒,也是我們的使命所在。
問:您對這個領域里薪火相傳或者后繼乏人的問題有擔憂?
答: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個我不擔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在某種情況下某一個時代社會的氛圍、風氣可能會有些問題,但這樣的問題有自身的規律,我們能夠盡我們的努力,把一些不負責任的提法,比如“厲害了,我的國”、義和團精神之類的,講些道理,讓人們能夠清醒;對社會上一些腐敗的、胡作非為的、各種
政策的短板,能夠通過學理的分析,通過我們的鼓與呼,讓社會盡量走向正軌。當然我們認為正軌的話,有時候可能其他人不一定這樣認為,但是我們有一種知識分子的人格、尊嚴、認知,我相信中國這幾十年在我們這代人手里不是變得更加腐化,而是更加進化。從這個意義上講,一方面我不用擔心薪火相傳,另外一方面我們該做的還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