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實際工作缺抓手,怎么干、干什么需要進一步厘清 之前一些行之有效監管的手段,并不完全適用于溫室氣體
要實現碳達峰目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費,通過科技創新大力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至關重要。
江蘇作為經濟大省,提出了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的目標。但率先達成任務目標,并非易事。
因為江蘇產業密集、城鎮密集、人口密集,單位國土面積污染物排放總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生態環境“超載”、環境成本“透支”的現象仍然存在。
據了解,江蘇將在產業結構變革、能源結構變革、精準高效
減排和經濟
政策引導等四大方面發力。
除了產業結構,對于能源結構偏重的地區來說,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壓力,也是面臨的一個
難題。
比如
陜西省,產業結構重型化,能源消費重煤化,高碳結構性矛盾突出。“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72.73%,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的局面短期內仍難以改變,
碳強度持續降低難度很大。”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排污許可管理處(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張清香表示,盡管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但陜西省的控排任務形勢依然嚴峻。
這要求進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替代,達峰之后要保證
碳排放總量不再增長,新增用能需求通過非化石能源和從存量用能需求中壓減空間的方式來滿足。
在這方面,
浙江將聚焦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重點推進產業低碳發展,著力完善綠色低碳綜合
交通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重點推進四大方面工作:一是高質量編制達峰行動方案;二是統籌推進項目控碳;三是加強碳達峰能力建設;四是積極實踐
碳中和,謀劃零碳政府機關、市縣試點實踐。
這個過程,也面臨挑戰。“浙江需要盡力克服可再生資源稟賦有限、核電建設和外來清潔
電力調入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等客觀因素。”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規劃處(負責應對氣候變
化工作)一位同志告訴記者表示。
除此之外,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工作抓手,是基層生態環境部門面臨的另一個難題。
采訪中一位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同志表示,可能有一半人以上同志對于氣候變化這項工作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相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二氧化碳并不是之前定義的污染物,多年來污染物管理過程中形成的項目環評、達標排放以及監督性監測和行政執法等相對成熟的手段,并不適用于控制溫室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