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并在此基礎上制出第一臺發電機。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發明可用實用的自激發電機。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
電力生產和遠距離輸送成為可能;同年7月26日,我國上海第一臺12千瓦機組發電。19世紀70年代,電動機問世。自此,電力獲得廣泛應用,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作為火力發電的主要方式之一,燃煤發電伴隨著電力的發展不斷增長,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多年來,尤其是近年來,圍繞煤電的話題似乎沒有停止過。電荒、煤荒、煤電虧損、煤電聯營、煤電一體化、煤改氣……煤電從蹣跚起步、艱難成長到快速發展歷經百年,如今再一次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面臨艱難的轉型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