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建議與舉措
從整體來看,綠色發展轉型將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需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穩固支撐。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個充分發揮優化資源配置機制的
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必不可少。從我國來看,近年來,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進程正加快推進,但總體來看,要想切實發揮綠色
減排的調節功能,還需要針對短板弱項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從本質特征來看,碳排放權不同于其他交易所里的各類交易商品。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創造一種交易品,實現交易盈利,而是為了助力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的宏偉目標。總體來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帶有較強的社會屬性。根據經濟學原理,社會屬性強的市場需要政府提供多層次的制度支撐,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從全局來看,碳排放
問題不是某一個部門、一個行業能夠解決的問題,需要一套具備系統性、整體性、完備性的政策制度體系,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高效運營提供穩定、可靠的制度保障。從我國來看,當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處于早期建設階段,制度體系既缺少多部門的聯動協調,在部分關鍵環節也缺少明確的規范和標準,制度短板越發明顯。下一步,一是要加快從更高層級建立部門間聯席會,強調系統性、重視整體性,綜合把控政策完善的步驟和節奏以及具體層面,降低政策執行的摩擦成本,提高政策的可執行性和操作性。二是要加強全方位配套制度體系建設。一方面持續提高對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的生態污染防治核查力度,推動有關行業和企業加快低碳轉型,一方面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引導作用,更好財政推動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直達企業,精準施策。三是要持續推進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工具箱,增強交易所對風險的預警能力、管理能力和處置能力,進一步細化各項管理指標,加快建立及時響應的管理體系和機制。
(二)設立調整過渡期,穩步有序推動相關行業轉型
從我國力爭實現“雙碳”目標的時間來看,對相關的行業和企業來說,
碳減排轉型的時間短、壓力大。但從歷史經驗來看,行業轉型通常采用漸進的過程,以降低轉型摩擦帶來的成本。從行業特性來看,能源及相關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通常情況下,對技術裝備和基建設備的投入較大。從我國來看,近年來,大量新建能源項目先后落地,所采用的技術裝備和基建設備還有較長的使用剩余年限,一旦在短期內大量替換相應裝備和設備,對企業經營的沖擊較大。如果因行業轉型出現能源供應短缺的情況,轉型的摩擦成本有可能從企業層面或者行業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影響重大。總體來看,要想保障國家發展需求和轉型需求,實現能源及相關行業的穩妥轉型,前提是為能源及相關行業提供相對充裕的轉型時間,以平滑轉型的高昂成本,降低轉型對能源行業的不利沖擊。具體來看,可以考慮設置階段性的轉型目標,穩步推動能源及相關企業轉型升級。對于能夠連續達標的企業,給予多樣性財政金融支持,以增強其轉型的內生動力,反之,對于無法達標的企業,采用懲罰性措施,包括但不限制生產、限制價格等方法,穩步推動行業漸進轉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血脈通,增長才有力。豐富、多元的金融手段可以提高資金配置的效率,提升企業經營的活力。從此次碳排放系列新政規定來看,目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為碳排放配額,交易方式可以采用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其中,協議轉讓還可以細分為掛牌協議交易及大宗協議交易。總體來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和交易方式仍屬于傳統的商貿類型,相關的金融
衍生品和金融工具尚未獲批應用。從長遠來看,還要加大對金融機構的引導,鼓勵金融機構針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特征,聚焦市場上各方主體的新風險新需求,持續創新研發設計有針對性的特色碳金融產品,加大對積極踐行碳減排目標企業的支持力度。
(四)持續提高數字化應用水平,增強轉型質效
數字化是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在大數據、人工職能、云計算等技術越發成熟的背景下,數字化在能源及相關企業的應用空間越發廣闊。通過在生產、傳輸、管理、計量等環節的數字化深度應用,能夠持續壓降企業的碳排放量。比如,在生產環節,以清潔能源為例,國際能源署研究報告顯示,依靠數字化技術,到2040年可將全球光伏和風力發電的棄電率從7%減少至1.6%,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在傳輸環節,數字化技術可為能源傳輸深度賦能,推動傳統電網加快轉型升級,加快智慧電網建設。在管理環節,環境污染
第三方治理、虛擬電廠等工具的深度應用,數字化技術將助力重構的能源商業模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計量環節,大數字化技術能夠準確鎖定碳排放的源頭、系統加強碳排放監管質效,實現對企業碳排放的實時監控。
結論
從我國來看,加快推動綠色轉型發展,尤其是能源及相關行業的綠色轉型發展,是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當前,加快建立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是應對能源及相關行業綠色轉型發展需求的可行市場方案。此次碳排放系列新政出臺,既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落地運營打下了重要基礎,也為我國繼續推進碳減排建立了重要的政策環境。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碳減排的難度之大,尤其是考慮到能源及相關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在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時,更要注重轉型節奏、轉型方式,要防止由此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