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和人類文明總是建立在一定的能源基礎之上。前資本主義社會以薪柴為能源基礎,資本主義社會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盡管二者都是碳基能源,但是,薪柴是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由于薪柴難以提供支撐工業化的蒸汽機所需的持續而強大的能源,因此,從17世紀開始,西方社會開始系統使用煤炭。隨著燃煤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工業化加速發展。同時,煤炭或焦炭被用于煉鐵,提升了工業化所需的
鋼鐵的品質。于是,煤炭消費量急劇攀升。英國在1800年的煤炭消耗量接近1100萬噸,而1830年的數量翻了一倍。鐵路時代極大地加速了煤炭的消耗。到1870年,英國每年的煤炭消耗量達到1億噸,而1860年全世界的煤產量也不過1.32億噸。隨著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汽車、坦克和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被用于帝國主義戰爭,從而確立了石油的軍事戰略地位。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石油取代煤炭成為首要的能源選擇。今天,盡管出現了能源來源和供應多元化的趨勢,但西方社會仍然通過獲取和控制與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有關的利益來維持其霸權地位。可見,資本主義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礎上的生產方式,“化石燃料成為生產剩余價值的必要物質基礎”。由于化石能源是碳基能源,因此,可將資本主義的上述新動向稱為“化石資本主義”(Fossil Capitalism)或“石油資本主義”(Petro-Capitalism)或“碳基資本主義”(Carbon Capitalism)等。化石資本主義是指資本主義依賴化石能源而形成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高碳性質和高碳特征,即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高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