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解讀IPCC結論,正確運用有關成果
第三,科學解讀IPCC結論,正確運用有關成果。
IPCC基于模型模擬和可得的數據對未來排放空間和
減排目標的定量估計,對我們認清全球氣候與經濟系統發展趨勢、堅定低碳發展方向、提高采取行動緊迫性和建立合理預期,具有啟發和引導意義。這樣的定量分析是人類探索復雜地球氣候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有益嘗試,需要不斷持續地開展下去。但由于在科學評估和決策中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在運用關于未來的具體數值結果進行目標設定和責任承諾的國際談判時,又要采取辯證謹慎的態度,切忌在決策中脫離相關模型前提假設和情景構想背景,簡單機械地理解并直接以報告的具體數值為依據。
毋庸諱言,不同于IPCC第一、第二工作組的報告,第三工作組的報告含有更多價值判斷社會經濟評價的內容,其分析和結論更直接涉及國家利益取向和
政策制定。發達國家在國際社會科學領域依然通過文獻發表、研究積累、體制、語言和人才等優勢占有較大話語權也是一個基本的事實。這一反映國家軟實力差距的狀態還將長期持續下去。因此,不排除第三工作組報告在闡述和運用公平概念、描述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同戰略與政策議程重點、定義不同國家減排責任等具有重大利益和政策含義
問題上,對發展中國家利益訴求、主張和關切反映不足的偏差;也不排除一些發達國家利用在科學評估中的話語權優勢,在關于責任的國際談判中片面引用報告對自己有利的結論和信息,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施壓。為此,中國政府和學術界應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全面解讀報告內容,有針對性地組織專題研究,擺事實,講道理,以科學客觀的態度主動形成中方的認識要點和傳播公關策略。
第四,更加積極主動參與IPCC國際科學評估進程,以此為平臺和渠道加強氣候科學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自身科學評估能力,加強氣候領域的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
這是提高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軟實力和話語權的重要平臺和渠道。需要充分認識IPCC進程的積極意義和價值,將參與IPCC進程作為落實保護全球氣候、承擔發展中大國責任、加強國際合作、提高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重要抓手之一。中國應積極謀劃、全面統籌、創造國內外條件,更加深入有效地參與下一輪IPCC科學評估。為此,中國政府和學術界在組織新一輪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政策、科學研究計劃時,要充分考慮與IPCC議題的銜接,以保證國內的研究積累能夠更加直接地貢獻于IPCC科學評估國際進程。
資助項目:CDM基金項目“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三工作組支撐研究”;CDM基金項目“關于德班平臺重大戰略問題和總體戰略的研究”;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氣候變化談判關鍵議題的支撐技術研究”(2012BAC20B04)
作者簡介:鄒驥,男,教授,主要從事減緩氣候變化政策研究,zouji@ncsc.org.cn
[1]① 一個時期內以CO2為主的溫室氣體累積排放被證明是導致大氣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地球表面溫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② 工業化國家人口在全球的占比在1990年和2010年分別為24%和20%。
參考文獻
[1]. NOAA, 2013. 2013 State of the Climate: Carbon dioxide tops 400 ppm, http://www.climate.gov/news-features/understanding-climate/2013-state-climate-carbon-dioxide-tops-400-ppm
[2]. UNEP,2013.2013年排放差距報告.
[3]. Decision 1/CP.17,2011. Establishment of an Ad Hoc Working Group on the Durban Platform for Enhanced Action.
[4]. IPCC, 2014: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In: 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Edenhofer, O., R. Pichs-Madruga, Y. Sokona, E. Farahani, S. Kadner, K. Seyboth, A. Adler, I. Baum, S. Brunner, P. Eickemeier, B.Kriemann, J. Savolainen, S. Schl?mer, C. von Stechow, T. Zwickel and J.C. Minx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5]. IPCC, 2014. 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6]. Climate Change 2007: Mitigation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7]. William Nordhaus. Critical Assumptions in the Stern Review on Climate Change. Science VOL 317. 13 JULY 2007. 見http://www.econ.yale.edu/~nordhaus/homepage/nordhaus_stern_science.pdf
(本文章發表于《氣候變化研究進展》第10卷,第5期 ,第313-3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