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一定是金融嗎?
如果不踩四條紅線,現有P2P本質上就是沒有資金池的銀行,但如果P2P和傳統銀行在一個維度競爭,隨著利率完全
市場化以及金融自由化,小貸、
第三方擔保公司將會消失,最后P2P的競爭優勢很容易被銀行巨頭蠶食。那么互聯網金融的突破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當下,互聯網的商業競爭正變得越發立體多維化,小米賣的不是手機,而是移動端流量入口,手機買賣端可以不賺錢或者虧本,但是其他維度當期或者未來會賺錢;京東沃爾瑪賺的不是買賣貨物的差價,他們追求的是強大現金流延伸出來的金融收益以及科技升級的網絡規模效應,就像彼得·泰爾所追求的壟斷一樣。原來,F1賽道上只有陸地上的F1賽車,當商業維度變得立體多維后,賽道上開始有無人機、火箭,甚至可以瞬間時空轉移的玩家進來,終點的歸屬從他們進來時就已注定了結局。互聯網金融領域正靜待黑天鵝以及兇狠殘暴的玩家出現。
螞蟻金服CEO彭蕾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是金融自由化,金融場景化。螞蟻金服的首席戰略官陳龍認為:互聯網給所有機構帶來三個方面的革命:
第一是渠道革命,即場景的觸達;
第二是數據的革命,數據收集、整合成本進一步下降;
第三是技術的革命,即技術革命的上云化。
隨著互聯網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來金融和商業的場景合二為一。很多商業場景發生的同時,就知道對金融是否有需求,是否應該得到金融的幫助。金融會在商業場景里發聲,這就是為什么互聯網公司在做金融,因為他們離商業場景很近。
金融出現的本身價值是服務商貿,從最早的以貨易貨、出現貨幣、出現信用卡再到現在出現第三方支付、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甚至可能再次回歸以物易物,其圍繞的核心都是貿易結算,預付款、當期全款、分期付款、賒銷這些結算方式使得金融服務有了用武之地。
互聯網技術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讓商業和金融隨時隨地搭界在一起,在這其中金融邏輯并沒有發生變化,但手段發生了變化。隨著金融的場景化,金融不再是傳統的孤島,互聯網商業場景與金融可以無縫對接,甚至出現很強的溢出效應。那么,哪些跨界的商業場景會與互聯網金融自然結合,并且會產生強大生命力,甚至出現黑天鵝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