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對大氣污染監管不到位現象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企業往往追求短期利益,將違法排污作為降低成本、追求利潤的捷徑,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我國,執法權越放到下面,受地方保護主義勢力的影響也越大,受“位子”、“票子”的影響,往往造成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也存在環境執法力量弱、執法能力差
問題,造成監管不到位。但環境監管執法人員依然克服困難,破除阻力,頂住壓力,不斷加大執法監管力度。
在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檢查中,各地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物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無組織排放、跑冒黑煙的現象仍較普遍,部分企業還存在偷排偷放、惡意排污等違法行為。在對一些地市的暗訪中,還遇到拒絕入廠和干擾、阻撓執法的情況,甚至出現駕車阻撓暗訪車輛的情況。但是,環境監察執法人員依然堅持“三不三直”的原則,即不定時間、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直奔現場、直接督查、直接曝光;堅持明查與暗查結合,日查與夜查結合,節假日檢查與平時檢查結合的原則,重點查處、打擊企業違法排污、偷排偷放等問題。環境監察執法人員為了抓住一個企業夜間偷排的證據,常常星夜兼程,并連續蹲守數小時之久。同時,還利用無人機等先進手段,采取紅外攝像航拍等方式,重點打擊企業夜間偷排行為,有力地震懾了那些心存僥幸、以身試法的企業。
近年國家連續印發了《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等文件,新修訂了《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
法規,給環境執法賦予了查封扣押、按日計罰、限制生產、停產治理等更強有力的武器,極大地支持了環境監察執法。2015年全國實施按日連續處罰715件(罰款數額達5.69億元),查封、扣押4191件,限產、停產3106件。各級環保部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9.7萬余份,罰款42.5億元,比2014年增長34%。
通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檢查及督查工作已初見成效。京津冀等重點地區空氣質量有所好轉,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物違法偷排行為已明顯減少。群眾環境意識日益增強,發揮了強大的監督作用,營造出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