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應科學客觀理性認識大氣污染治理

2016-2-19 15:18 來源: 中國環境報 |作者: 范敬平

應科學客觀理性認識大氣污染治理

去年入冬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和供暖期污染排放的影響,我國華北及東北地區持續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霧霾成因到底是什么?引發霧霾的大氣污染物是否得到有效治理?排污企業是否受到有力監管?近期,與霧霾相關的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特別是近日所謂的“霧霾真相”的言論,對公眾的認識造成了誤導。筆者認為,對大氣污染防治和霧霾治理的措施與路徑、進展與成效,必須有科學、客觀、理性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推進。

造成采暖季節霧霾頻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大氣十條”實施兩年來,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取得哪些進展?

霧霾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病、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病、無序擴張的城市病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意識薄弱等的綜合反映。過去10年,我國每年增加城鎮化率1%、機動車2000萬輛、粗鋼5000多萬噸、煤炭兩億噸、水泥2.5億噸等,220多種工業產品列世界第一。尤其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煤炭消費量達18億噸,約占全國50%;火電裝機3.1億千瓦,占全國35%;鋼鐵產能5.5億噸、煉焦產能3.3億噸,各占全國的50%以上。大量的能源消耗造成地區污染物排放量大,遠遠超出地區環境承載能力。

這種能源和產業結構以及布局,導致大量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加上不利的氣象條件,使霧霾的產生成為高概率事件。根據氣象統計資料,自新中國成立到2010年,冬季北京達到一周左右時間的靜穩天氣只發生過5次。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2013年當年發生了7次,2014年5次。2015年入冬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3次大范圍重污染天氣,分別是11月26日至12月1日、 12月5至14日和12月18至24日。北京及周邊地區風速平均約1.9米/秒,較常年同期偏低5%;空氣相對濕度有較大增加,較常年同期高21%;混合層高度偏低,最低在100米~200米左右,遠遠低于正常1000米~1500米的高度,使得大氣擴散條件變差,污染物進一步累積。

國務院發布實施“大氣十條”,從減少污染物排放、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等10個方面提出了35項防治措施。近兩年通過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已取得了一些成果。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2015年與2013年相比,PM2.5平均濃度下降23.6%。2015年,全國338個城市PM10平均濃度比2014年下降7.4%,比2013年下降了9.3%;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比2013年分別下降29%、20.9%和27.7%。

但影響PM2.5環境質量的因素眾多,目前列入總量減排范圍的指標還不夠。各地源解析逐步弄清了原因,既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問題,也有未納入減排體系的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大氣污染物的原因,還有城市環境管理滯后因素影響,如料場料堆無棚化倉化措施、露天燒烤和秸稈焚燒屢禁不止、建筑和道路揚塵等現象還較為普遍,大量的城中村、棚戶區、城鄉接合部原煤散燒問題突出等。另外,不利氣象條件也是導致霧霾的重要原因。我國年平均風速只有約2米/秒~3米/秒,大氣擴散條件不佳,近年來厄爾尼諾現象加強,冬季大氣混合層降低,濕度增加,加劇了霧霾程度。

總體看來,“大氣十條”實施以來,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全國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均按期實現。這充分說明當前大氣污染治理的方向、對策是正確的、有效的,減排的目標、重點是明確的、有針對性的,一定要堅定信心。發達國家治理霧霾的路徑與我國基本相同,我國烏魯木齊、蘭州、太原等城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說明了這一點,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改善、APEC藍和閱兵藍更進一步從實踐上驗證了治理的正確性。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應該充分認識到大氣污染防治的緊迫性、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要有戰略定力,不為各種偏狹觀點左右,繼續狠抓大氣污染防治。嚴格落實“大氣十條”的要求,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以釘釘子的精神,堅持不懈打好大氣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和持久戰,改善空氣質量,讓人民群眾滿意。

12345下一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