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發展對低碳轉型的支持
一是發展新基建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基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2018年底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一個概念。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發展新基建有助于發展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為經濟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底層的新科技支撐。
二是發展新基建是我國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朝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的基本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中國全年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消費量占57.7%,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僅為23.4%。而新基建中涵蓋大量的綠色成分,完全符合綠色金融的支持方向。通過應用綠色技術,重視5G應用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場景的結合,比如投資建立服務長期綠色發展的能源、環境、生態體系的數字基礎設施,并在新基建的建設過程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風能、太陽能、水能、核能等清潔能源利用的規模和比例,大力發展綠色和智慧能源技術,將助推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三是發展新基建可以帶動相關產業上下游的綠色投資。新基建所處的關鍵行業產業鏈較長,上下游涉及產業眾多。新基建的發展,將不僅僅有助于產業本身補短板,更會通過向上下游延伸,從而對國民經濟多個領域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例如綠色建筑行業,通過發展綠色新基建,加大對
建材、倉儲、設備、物流、建造等全生產流程的綠色投資,實現產業鏈的綠色化發展;同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對建筑能耗等環境指標進行監測,提供綠色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