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和培育專注投資于綠色技術的私募股權和創投機構
缺乏專業化的綠色PE和VC基金管理機構,是現階段我國綠色技術投資的一大瓶頸。根據基金業協會的統計,目前在協會注冊的、冠名為綠色的各類基金共有500多只,但絕大部分投資于綠色上市公司和使用成熟技術的綠色項目,很少有基金涉足綠色技術創新領域,我們了解到的國內專注投資綠色、清潔或環境技術的基金只有幾只。
未來,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行動的強化和我國綠色發展戰略的深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認識到,未來綠色低碳項目將會得到更大的激勵(如碳價可能在未來上漲幾倍或十幾倍、各種稅收和綠色金融激勵
政策將逐步到位)和體現更好的長期回報,綠色技術在綠色經濟和綠色投資中所占的比例一定會大幅提高。因此,未來需要的不是幾只,而是幾十種、上百只綠色技術基金。
缺乏合格的、有經驗的綠色技術基金管理機構是綠色技術發展的一大瓶頸。為了緩解這個瓶頸,我們建議:1)政府要有意識地培育綠色技術創投基金,將部分政府產業基金(母基金)所管理的資金配置給綠色技術基金,幫助其建立優質的團隊和業績,并給以適當的激勵機制(如租金減免等)。中央和地方發起的綠色發展基金、民營企業引導基金、國家新型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家技術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應該把綠色技術創新作為優先支持領域[21]。2)鼓勵銀行、產業基金管理機構強化綠色投資的能力建設,支持發展綠色母基金。鼓勵機構投資者將綠色投資原則納入其投資決策過程中,將部分現有產業基金改造為綠色技術基金。對相關人員開展能力培訓,包括識別綠色項目、量化環境效益、披露環境信息等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提高其開展綠色投資的能力。3)通過提供綠色項目儲備和介紹國內外綠色投資機構,鼓勵和引導現有的(非專注投資綠色技術的)基金管理團隊向綠色技術領域轉型。4)支持綠色技術基金所投資的企業上市融資,比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綠色企業到創業板上市。